最新消息News
<聯發科小金雞ITH-KY上市在即~今周刊報導>
驅動IC大廠奕力,即將重返資本市場!成立於2004年的奕力,曾搭上中國三G山寨手機崛起的熱潮,成為中國多家山寨機面板驅動IC的供應商,營收由2009年僅39億元,迅速攀升至2012年的105億元,成為市場上最亮眼的「手機概念股」之一。2015年奕力因與聯發科合併而下市,而聯發科則在2020年,將奕力大部分股權賣給在兩岸都很吃得開的私募基金東博資本,今年,奕力將以ITH-KY的身分,重新申請在台灣上市。現在的奕力,由曾經是台灣電視晶片大廠晨星創辦人暨前董事長梁公偉領軍,梁公偉自從晨星與聯發科在2012年合併之後,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梁公偉說,被併購前,奕力主要產品線為手機面板用驅動IC,面對市場風向轉向觸控IC、驅動IC整合成TDDI(觸控暨驅動整合晶片),奕力卻缺少觸控IC的技術。奕力總經理陳泰元坦言,TDDI的出現,導致使用驅動IC的手機機種逐漸減少,「我們的市占率往下掉是必然,最後剩下低價的功能機客戶,客戶群不再是主流的手機公司。」這是奕力選擇被聯發科併購、下市的主因,奕力與聯發科合併後,才由梁公偉接手管理,與聯發科、晨星研發觸控IC的80人技術團隊整合,成為奕力日後發展TDDI的基礎。而奕力不僅獲得聯發科與晨星的觸控IC技術奧援,聯發科更將自身多年來與中國山寨機客戶建立的合作關係,介紹給奕力。
過去,奕力大多倚賴手機面板模組廠、面板廠,間接服務中國手機客戶,但透過聯發科牽線,奕力首次直接與中國手機原廠合作。「聯發科帶著我們進去,與手機品牌做工程、商務對接,」陳泰元解釋,這樣才會最快弄清楚手機原廠產品迭代的規畫、了解客戶的需求,從2018年開始,奕力正式與中國主要手機廠直接合作。除了為奕力補足技術缺口、橋接中國手機原廠客戶外,梁公偉指出,聯發科還為奕力調整產品開發流程,讓產品的產出時程與設計品質更有可預期性。奕力併入聯發科後,產品線、研發流程都處於體質調整,也讓獲利、市占率較過去下滑,但新冠疫情的出現,卻成為奕力營運重新大躍進的推手,原因在於疫情期間,晶圓代工產能大缺。為了搶產能,陳泰元透露,奕力前總經理魏倫武找上台積電業務死纏爛打,出身自台積電的梁公偉也動用過往關係,將奕力訂單塞進台積電排程內。